來自全球13個國家的100多名相關領域人員在山東威海參加“藍碳倡議”國際會議,分享各國在藍碳研究方面的成果和實踐經驗。本次會議將于9月1日結束。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圍繞“提高認識、凝聚共識、促進合作、共謀發展”主題,分享各國在藍碳研究方面的成果和實踐經驗,深入交流國際藍碳政策發展、藍碳工作框架現狀及與國家溫室氣體減排、國際藍碳儲量估算和數據網絡等熱點問題,并就漁業生態系統和海洋微生物碳泵在海洋碳匯中的重要作用及納入藍碳生態系統的可能性進行探討。
與會專家到南海新區鹽沼地進行實地考察,并進行示范土壤柱狀樣采集處理。藍碳是指海洋的藍色碳匯,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匯體,海岸帶植物生物每年的固碳量與陸地植物相當。
南海新區在藍碳發展上獨具優勢,有豐富的海藻、牡蠣養殖、海草床和鹽沼濕地生態系統等特色優勢資源。區內的威海市藍色經濟研究院近幾年一直致力于藍碳研究,與國內多個院士團隊和多家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成立山東省海洋碳資產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進行碳儲量調查和方法學開發等多項工作。南海新區充分發揮先發優勢,加快與“兩院”院士合作,深入開展海洋碳匯技術研發,努力建設國家藍碳示范區。正在建設的藍碳大廈總建筑面積達5萬平方米,將建設核心基地、國家海洋局藍碳重點實驗室、全球藍碳博物館、全球藍碳智庫以及工程技術中心、交易中心和國際會議中心等,打造國家級藍碳科技創新管理平臺、藍碳科技工作者工作空間。
“藍碳倡議”是由保護國際基金會、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聯合發起的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藍碳合作機制之一。本次會議期間,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威海市政府、保護國際基金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共同發布“威海倡議”,呼吁加強近海養殖和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循環和碳匯功能的研究。